历时两个月,n1证书也终于漂洋过海送到国内啦。

拿到手的时候真的是感慨万千啊,明明年少时最想要的东西就在手中但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更多是五味杂陈。

(550块钱没有消失,只是化作了另一种形式永远陪在我的身边)

 

从零开始一步步走到今天,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有必要先从我的id讲起吧?

ナチ。

从2018年开始就一直在用,被朋友戏称全网同名,有出处但没意义的连cn都算不上的交际起来麻烦到不知道让人怎么称呼的迷惑的两个片假名。

来源是曾经特别喜欢的东方同音歌姬坂上なち,我的东方同音启蒙。

ナチ正好是なち的片假名。

(虽然现在已经不怎么听了)

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不过大概当时没有多少交际的需求想着什么id其实都无所谓就一直挂着了。反倒是现在也不好改了~朋友间有罗马音的那歧和拼音的那吃两种念法,哪种都无所谓,哪种都很喜欢。

小孩子的想法总是单纯而热烈啊,因为喜欢听她唱歌所以就想着我要是会日语就好了说不定以后能有机会去日本听她的live?

后来也确实听到了live签到了名握到了手,不过没有去日本就是了,是在上海。

总之一开始就是因为那么一个人,掉进了日本语这个无底大坑里。

此外也是因为她的间接效应,在这条路上认识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19年3月认识的暗月先辈,没想到在今年8月的上海tho才第一次见到本尊呢)

 

18年4月的生日前后吧,买了人生中第一本教科书,新标准日本语。

看了一下自己的淘宝购买记录,最早是18年5月了已经,大概是用老妈的号买的所以没有图片了。

初二时因为成绩还不错所以爸妈听到这个想法后倒是没什么意见,估计他们也以为我不过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性子而已。

谁知道呢,能一步步走到今天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啊~

每天18点45分前后吃完晚饭就跑上楼翻开新标日然后看到19点15分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去学校上晚修是我整个中学阶段里一段惬意的时光。

(因为是自学,所以什么压力也没有。能学一点是一点,学不会也没关系。尽管就只是像个无头苍蝇一样没有目标的到处乱撞,可能中途也有走过弯路,不过回想起来这种放松的状态真的是我学习效率最高,进步最快的一段时期。)

 

后来也是变本加厉,觉得晚饭后的半小时已经完全不够看了啊于是决定把书塞进书包里,在晚自习的闲暇时光中大快朵颐。开始只是作业啊练习啊全部写完之后觉得无所事事才会掏出来,后来就只是写完要交的作业就算了不去管课后练习,专门抽一节课出来学日语成为了每天晚修的定番。

再后来...已经狂热到上英语课都在看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慢慢也在班上传开了?班主任知道英语老师知道全班同学都知道我在学日语,但仗着我当时在年级里如日中天的成绩并没有干涉我,甚至卢老师还在数学课上点名表扬我,我记得很清楚教科书上刚好讲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你们看看开泰,数学成绩那么好的同时还学有余力在自学日语,其中肯定是有独特的学习技巧。大家要多多向他学习啊!”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学习窍门那一类的东西,只是在肆意挥霍着自己些许的天资,后面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回过头来看要羞死啦。

然后是教英语的王海花老师。

过了那么多年了还能记住她的名字,对她印象真的很深。

初一的英语老师是一位胖胖的阿姨,已经忘了姓什么了。虽然她认识我家里人,因为这点在课堂上也或多或少照顾过我,但在我看来她是那种下班之后就完全不会备课只想着打麻将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只把自己份内事做完其余不管不顾的老师,虽然不能说她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对她并没有多大好感。

升入初二后,英语课换成了王老师来上。

戴着眼镜绑着短马尾,大概三十岁上下斯斯文文的姐姐。

起初当然没什么感觉或者是特别的看法啦,更换科目老师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一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通过不断的接触来刻画和完善的。

从初二接手到毕业,直至离别前夕才感叹自己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

下午5点下课后仍旧无偿留下来给我们补习英语,上英语课时对我看日语书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qq上关照我的近况以及祝贺我成绩进步...其实我的学生生涯中都没怎么加过老师的联系方式,初中和高中的英语老师正好是为数不多的那几位。

不知道王老师的日语水平如何但可以肯定她也是了解过的,因为曾在某一节英语课的课间被她问到“考考你,这个单词(日语)怎么读”的问题。

能遇上这样的老师真的很幸运。

 

升入初三后因为要忙着中考所以把日语搁置下来了,不爱刷题的报应在初三终于显现出来,自那之后自己的数学成绩一路急转直下,不过和日语倒没什么关系,纯粹只是因为自己爱打游戏造成的。

中考拿到了相较初一和初二来说完全不能接受但对初三来说已经是正常发挥了的成绩,含泪挥别了市一中,志愿填了当时来说我少考三门一样能上的连高,理由是去不了一中的话去哪都一样,连高就在家门口反而方便一点。

我也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想去的是不是市一中,只是从初一开始爸妈就一直在给我灌输这样的观念,“以你的成绩就该去一中”什么的。出成绩后一蹶不振的那个下午,又是他们走进房间告诉我“没啥的儿子,这不是还有书可以读嘛”。

现在来看确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中的老邓二中的阿艺阿根华侨的麒麟和连高的我,现在不全都考到gpnu来了嘛。

高考完的暑假我也在重蹈三年前的覆辙郁郁寡欢灰心丧气,如今不也觉得没什么嘛。

人生は妥協の連続なんだ。

人生的容错率远比想象中的高呢。

 

 

以下部分是8月2号胡言乱语的姐妹篇。

前文:

高中开学后又把日语捡了起来,一如既往的喜欢在晚自习和英语课上看日语,相安无事度过了高一和高二。

这段时间内把新标日的初级和中级共四册看完了,心里一直在感叹这套教材真的很棒~市面上呼声比较高的除了新标日外应该就是新编日语和大家的日语了,其他两本我没看过,不过愿意认真去学的话光靠新标日也能打下不错的基础。

然后..一直以来所做的事其实都是在为之后埋下伏笔吧。

当时来说始料未及,现在来看也很疯狂。

 

高三是命运的转折点。

步入高三,差不多也该收收心好好备战高考啦。四本新标日看完已经心满意足,整个八月和九月又重新投进了英语的怀抱中。

高三教授英语的老师是位新面孔,名字已经忘记了,只记得她姓李。但绝非是因为没印象啦或者是讨厌啦才忘记的,对她抱有十分的敬爱。

留着齐肩的卷发,年龄大概四十出头,连范级都敬她三分的高三英语教学组的组长,大家都称呼她霞姐。

她的身上散发着难以言喻的气场和魅力,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天生当老师的料。

八月和九月就此按着她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大抵是每天背背单词啦刷刷题啦,上课抽人上黑板写单词啦等等。如今轻描淡写的文字看起来感觉就那么回事而已,但当时英语课的作业负担确实很重,甚至有女生大早上边哭边背单词。即便如此大家也毫无怨言,愿意追随她的脚步砥砺前行。

所以说她很有魅力嘛。

一直以来自己的英语成绩说不上好但也不差,一百二十分的笔试试卷考个八九十分的水平?其实自己对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想着的也是保持住就好希望接下来能努力把数学的成绩提一提。

但是...

广东省的英语高考有听说题型。

正是120分的试卷中所残缺的那一部分。

9月开始陆续在机房组织了几次练习,然而在听说上我的成绩十分不理想。

只有个位数的水平吧。

霞姐说是因为我刚开始接触所以再正常不过了,多练练就会好起来的。

不知道她是否真是这么想的,但在我看来这种话只是安慰而已。

我自己什么样子我还不知道嘛。

因为性格内向的缘故,自己对所有需要使用到嘴的场景都不太上手,包括英语在内也是如此,换言之自己从小到大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只会做题而已。

需要解决的问题迫在眉睫,关于这30分的听说该怎么办?

plan A:硬撑着多练,我自己熟知这是性价比投入最低的方案了但实际上好像也别无他法。

or

plan B:直接把这部分放弃掉,把时间堆到其他科目上试图把这30分的差距补回来。可这听起来更是天方夜谭,况且英语听说考试的时间比高考要早两个月,在正式开考之前就已经丢掉30分,绝对不能接受。

 

只是那么一个念头闪过,名为疯狂的种子在心中萌芽,随后急剧膨胀扩大,就此在脑中挥之不去。

假如说,我去考日语如何?

 

这么想的第一天晚上,没有告诉任何人。

实际上自想到这点之后整个晚自习的大半时间都已经无心学习了,下晚课回家之后马上就开始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能性。

在plan A or plan B之间选择了or?

掏出手机把20年和21年的真题找了出来,凭借着语感和基础把听力和作文之外的部分做完了,再对了对答案。

九十分里面只扣了两三分。

大喜过望,紧接着又试着做了做30分的听力题。

结果同样让人兴奋,两张试卷都只错了一两题而已。

要知道还是在一轮复习都没开始的情况下呢。

也就是说,光是作文外的120分就能拿个115上下,作文拿个10分就有125分,是我在英语上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最重要的是日语只有听力不用张嘴说话呀~

再三思考后,第二天晚修跑去办公室,偷偷摸摸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霞姐。

我以为她会说我疯了,但她给出的回答让我感觉是她疯了:

“那你就去试试吧~给你一个月时间,要是成绩不太理想的话就得给我回来好好学英语。”

一下子眼睛就湿了,时至今日我也认为能碰到这么好的老师俨然花光了我人生中的所有运气。

 

得到了老师的理解,回家后也和父母商量了这件事。一直以来自己都不爱和父母提及学习方面的事情,突然一脸严肃的把他们叫进房间时不知道他们第一时间在想的会是什么呢?

与其说是商量,更像是宣布吧。

父亲当即表示反对,认为风险太高。

我的性子也不会惯着:“是我考试而不是你考,到底怎么样我心里有数。”

还是老妈比较熟悉我这副倔的要死的样子吧,知道我意已决后也不打算劝了,只是问了我下一步的打算:“那要不给你报个班?”

自己还是太冲动了,光想着要考试确实没想到要怎么去学。连高的日语班分成两派,一边是学校里编制的日语老师,不收费但是由于师资限制只开了两个班,名额有限。

另一边则是学校外包的机构,这边位置倒是多的很不过进去得交五位数的学费。

免费的羊毛谁都想薅啊,可范级告诉我学校的班大家都想进去,甚至已经开始排起队来了。

那..要不还是老实交钱?

我倒是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是老师的水平有多高教的有多好,只是需要那么一个名分能让我堂堂正正的学日语啊。

为了那么一个名分,或者说资格,交一万多块钱,值得吗?

 

我要自学。

 

不责怪任何人啊,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听到我的孩子或者是我的学生说这种话我也会露出怀疑或是轻蔑的笑容。自学?你?要是能成功的话学校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啊。那段时间因为这件事承受了各方面巨大的压力,甚至连自己都在怀疑是不是有点鬼迷心窍了,及时收手还为时未晚。

 

认定的事就要做下去,在这条路上我是勇敢的开拓者,在英语那边则是逃避困难的胆小鬼,倘若要我来评价那时的自己的话,

孤注一掷的赌徒。

 

当时真的是每天晚上都会去办公室找霞姐啊,她身为高三的英语组长同样有着繁重的工作,在那段时间真的给她添了很多麻烦。我也说不上为什么会这么依赖她,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的通情达理,另外则是,作为我的任课教师,至少目前还是她的学生。在这件事上我再找不到第二个值得倾诉的人了。

她最终还是答应了我的要求:“范级那边我去解决,不过我也有条件。国庆回来后的月考你和他们一起考日语,拿出点东西来证明给我看吧。”

没有辜负她的期望,那次是我第一次做日语试卷,在那之前我甚至连假名都没有用笔写过。根本就没有写过日语作文,格式啊模版啊也全都不知道。零零散散写了一篇自我感觉是灾难级的作文,拿到了年级最高的124分。前面120分拿了114,作文10分。

这次考试甚至有点特殊?范级的考试安排出了乌龙,考试前夕范级告诉我第二天去考场和他们一起考,座位已经帮我调好了。第二天跑到隔壁楼考场后又发现上面没有我的名字...

没办法,气冲冲跑到办公室找霞姐告状,霞姐当即又去考务室拿了一份日语试卷,告诉我就在办公室做吧,做完之后她拿去给日语老师批改。

她在改作业备教案,我就坐在她的旁边做试卷。

其他老师都去监考了,办公室里只有两个人。

一段特别奇妙的经历,每每想到泪水似乎都要夺眶而出。我甚至真的有这么想过,“要是她是我妈就好了。”

成绩出了后她来向我道喜,由于是在她眼皮子底下做的,含金量更是毋庸置疑。就此,她通过了我自学的申请。

范级嘛..考完试也吓了一大跳,考第一了还没个班上也太不像样,问我要不就去学校的日语班里跟着学吧?

之前不还说要排队吗!

接受了他的好意,在班里试着听了一节课。

刚进门,一股窒息的氛围扑面而来。全部同学都低着头沉默不语,而我呢,谁也不认识...感觉大家都在用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看着我...随便找了个后排的位置坐下,然后得知了为什么大家课前都这么安静的原因:原来是要课前抽背课文。

糊里糊涂听完了一节课,手里拿着一本新标日中级上册的书装模作样,其实他们才讲到初级下册。下课后理所当然找到了老师私底下聊两句,“你的事我听说过了,看你的进度学的挺快的,那你上课的时候自己刷刷题就行了”

“老师,我还不会写假名...”

后面她说了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她很凶,嘴里发出着像怪物一般的咆哮,我不喜欢她。

第二天上英语课的时候没去日语班,就只是待在座位上看书。霞姐课上扔过来一个调皮的眼神,想必她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了吧。

 

就这样,成为了学校里独立于两大派系外的,唯一一个自学日语的学生。

 

照常和其他同学一样上英语课,但我看的是日语书。当然啦,既然是她的课堂,我也还是归她管辖。尽管她教的英语我是用不上了,但仍旧可以听听她讲的小故事呀趣闻呀,从她的字里行间中充分汲取她的人格魅力。

虽然是课堂上最特殊的存在,但霞姐既不会将我视若无物,也不会特殊关照。在大家安安静静听写默写的时候走到我的身旁翻翻我买的教材,提问和英语无关的问题时也会点我起来让我有点课堂的参与感,还会在我困得要死的时候对我的钓鱼行为熟视无睹网开一面...

噢,以高考作为目标的话光靠新标日就不够用了,用的是这套教材:

(炉子都点关注了,含金量不用多说了吧)

三言两语很难说清这套教材好在哪里,用比较法的话就简洁明了了~

虽然是孤军奋战,不过每次月考在考场外总还能见到那么两三个同样在学日语的老同学,偶然的一次聊天把自己一直在用的书推给了他们,不久后就听说这套教材在学校的日语班里普及了...

复习n1时买的红蓝宝书,翻的时候只是一味的怀念3ko老师的教材...虽说n1内容确实比高考多不少但也不至于知识点的排序都排不清楚吧!

发觉了红蓝宝书的问题后赶紧买了一套考前对策补救,在图书馆从早刷到晚即是6月中旬到7月初的常态,精神状态崩溃到每天都想找人发电…

不过这套书确实比红蓝宝书好用很多~知识点归纳的很棒,五种题型全都单独成册涵盖到了,题量也不多不少刚刚好。硬要挑刺的话可能就是没有总集篇,n1的书里就只有n1的知识点,要是碰巧n2的哪个地方漏掉了是没办法用这本书补上的。

 

靠着3ko老师的教材,走完了一轮复习。我前进的速度十分之快,大概12月的时候就已经把整套书都看完了,题也做了个七七八八,遥遥领先于其他人的进度。

自己的成绩也突飞猛进,转日语之后从年级30名前后一下子变成了前10名的常客。

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希冀,其实我想考的是华农来着。

但是...

懈怠感也随之而来。

自顾自的跑到了终点,然而跑到终点之后该干什么我也不知道。书看完了题刷完了,往后还能干嘛?机械般的一遍遍翻着读烂了的教材,哪个知识点在哪页哪页我都能倒背如流。自觉已经没有学的必要了,可看着大家努力的身影又让我不甘于原地踏步。

那是一段效率十分低下的时期。

但霞姐并不知道我内心里激烈的斗争,在她看来自9月起到毕业包揽了所有大小考日语单科状元的我是不折不扣的好孩子。

后来脑子转过了弯来,学哪科不是学,谁规定我就要学日语了嘛!自作主张把霞姐的英语课变成了我的自习课,每天上课就是闷头刷数学...当然也是在没把日语丢掉的前提下,知道温柔可爱的霞姐对此不会有怨言的~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转眼就到高考了。

 

出分那天坐在电脑前,表情空洞眼神游离,宛如一具死尸。

其他科目都忘记了,只记得最好的和最差的。日语130,数学50多。

班主任罗总发消息问我查成绩没,我说我考砸了。

霞姐发信息给我祝贺,我说我考砸了。

她安慰我说没关系,三分考七分填。

只是道了一句谢谢老师,再说不出任何话了。

这是我和她之间最后的联系,现在想来好荒凉啊。

问我为什么之后就没说过话了,我只会回答觉得自己没考好愧对恩师。

也想过回母校看看她啊,可我终究还是不敢。

听说我的130分是连高破记录的新高,在此之前是20届的表姐,考了90多来着吧。

两年过去了,不知道在我之后后继有人吗?会记得曾经教过我这么一位特别的学生吗?会以手底下带出过全校日语状元为荣吗?会为我感到骄傲吗?

有机会一定要回去看看。

 

后来,后来就来到了gpnu。

 

大一新生选外语的时候也有日语的选项,我无动于衷。在那之后英语的东西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但还是选了英语作为外语科目。

即便每次期末考都是七八十分滑过,即便会重新变成最不起眼的那个。

专业也是,不止一次被同学啊朋友啊问到为什么没选日语而是选了中文系,以你的水平在日语专业应该也是绩点只手遮天奖学金拿到手软的那种吧。

我不在乎。

也许做出了那样的选择会变得更好,但我现在的处境也不差哦。

认识了不少很好的同学。

另外则是,

我不想再把兴趣爱好变成工作了。

倘若能将自学日语称作爱好的话,那这就是我除了打游戏听音乐外坚持了最久的爱好了。

功利的我,亲手毁掉葬送了对它的喜爱。

明明是自己曾引以为傲的事物,一番折腾后对它只剩下无尽的厌恶,这种感受有谁能理解吗?真的好难受啊。

学习的初心早已抛诸脑后,周遭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每天翻开书本只是一心想着我要怎么通过考试什么的。知道吗?我真的很想回到初中那段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畅游在知识海洋中的时光。

 

该说是咎由自取吗?

人生莫名其妙就和一门外语连结了起来,命运的进程也随之而被改写。高考也是考研也是甚至未来考修士的话还会是,不是我选择了它,是它选择了我啊。

对6年前的我感激涕零,是他的决定让我有了如今在假名和汉字中自由飞翔的能力。

去年和亚姐聊天的时候她说她今年(23年)一定要考n2,不然就没时间了。我不太懂她说的没时间指的是什么,只是说想考的话来广东找我,我给她当考试搭子。后来因为fxt的变故把她删了,如今不知道她的心愿达成没有呢。也许她考jlpt是因为有留学的需求,而我呢,单纯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罢了。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欢笑和痛苦,是时候了,我想把这张亲手奋斗来的证书,当作暂时的歇脚站。

 

真的走不动了,好累啊。

此作者没有提供个人介绍。
最后更新于 2024-12-07